Sarah Sze ( 莎拉·施 )

高古轩·香港
2025.3.25 – 5.3

高古轩欣然宣布,莎拉·施 (Sarah Sze) 将于 2025 年 3 月 25 日在香港举办其在亚洲的首次个展,也是她与画廊合作的第六次个展。展览将展出新的大型混合媒体绘画以及一系列新的悬挂雕塑。

在她最新的展览中,施探索了我们如何从充斥着当代生活的永无止境的图像流中汲取意义。她将自己视觉词汇中的元素——鸟、狼、手、日落——交织在一起,打破了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界限,图像在不同的媒介中不断重复,从绘画流向雕塑,再流向雕塑。通过这种图像的呼应,施引发了人们对时间、记忆和感知的思考。

在本次展览中,施继续发展她独特的绘画创作方法,将其作为一种图像生成系统。她以一种既递归又生成的创作方式,以过去作品中的元素为起点,将姿态化的笔触、彩色胶带、印有印刷图像的撕纸以及其他元素叠加,构成了一幅融合数字与模拟、触觉与非物质的构图。在《激流》 (2025)中,一只鸟的拼贴图像翱翔在一片充满活力的粉色、橙色和金色颜料的画面上,与一群向画面上方飞翔的鸟儿遥相呼应。施引人注目的构图方法使反复出现的意象时隐时现,时而演变,时而消解——它们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如同记忆本身一样。

观者仿佛置身于施的构图结构之中,如同一位旅行者。艺术家巧妙地将日本传统版画、中国卷轴和西方山水画技法巧妙地叠加,形成了作品的层次感。在《双倍速度》 (2025)中,一只固定在底部的小鹿在其上方营造出巨大的垂直尺度感,而一根从下角斜向延伸的树枝则将画面向前推,并唤起其后方的深邃感。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艺术史上各种视角和深度感知方法的影响,这构成了她在整个作品中不断探索二维和三维空间关系的基础。

施画作浓密沉浸的氛围,与她“破碎图像” 系列中悬挂雕塑的相对失重感相得益彰。雕塑中悬挂的颜料版画碎片被不完美地重新组合。每一幅漂浮的图像都仿佛被困在一个不确定的时刻,一种微妙的张力,观者无法分辨它们是在相互推挤还是在分离。这些碎片状的纸张如同图像的群岛般在画廊中展开,水平的画面与悬挂的银项链的垂直方向交织在一起。这些短暂的排列清晰地表达了它们自身的空间,并与画廊窗外香港港口的景色交相辉映。

在她复杂的跨学科作品中,Sze 借鉴物理和数字世界来制作复杂的雕塑、绘画、素描、版画、视频和装置,探索物质性的不稳定性和时间的椭圆性。

关于艺术家

莎拉·施(Sarah Sze)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莎拉·施(Sarah Sze)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挑战艺术的静态本质。她因拓展雕塑、绘画、影像和装置艺术之间的界限而广受认可,运用多种多样的模拟和数字材料,质疑我们如何标记时间和空间。她的作品涵盖了从建筑尺度的沉浸式装置到探索不断演变的视觉世界的抽象画布。施于2003年荣获麦克阿瑟奖,2005年荣获拉德克利夫奖。她是哥伦比亚大学视觉艺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