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象之域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黄竹坑
2025.9.26 – 11.5

策展⼈ Curators:José Ignacio R.Caparrós,杨慢慢 Sam Yang

艺术家 Artists:
乔迪·迪亚斯·阿拉马(Jordi Díaz Alamà)
马科斯·洛萨诺·蒙查安(Marcos Lozano Merchán)
胡安·德·拉·⾥卡(Juan de la Rica)
亚历杭德罗·帕斯夸莱(Alejandro Pasquale)

媒体预览 Media Preview:
9.26  2-4 pm

开幕酒会 Opening:
9.26  4-7 pm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黄竹坑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Hong Kong Wong Chuk Hang Space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黄竹坑空间将于9⽉26日推出当代超现实主义艺术群展“界象之域”,由⻄班⽛策展⼈ José Ignacio R.Caparrós 和杨慢慢策展,汇集了四位来⾃⻄班⽛及拉丁美洲的当代艺术家——乔迪·迪亚斯·阿拉马(Jordi Díaz Alamà)、马科斯·洛萨诺·蒙查安(Marcos Lozano Merchán)、胡安·德·拉·⾥卡(Juan de la Rica)与亚历杭德罗·帕斯夸莱(Alejandro Pasquale)。

在信息密度持续攀升的当下,图像早已超越语⾔,成为现实的组织机制。四位艺术家以绘画为精神实践,游⾛于现实与虚构、⾝体与梦境、图像与意识之间,构筑出⼀个关于观看机制与精神维度的开放场域。

他们的绘画风格各不相同,却共享⼀个核⼼命题:图像不再是单⼀叙事的载体,⽽是⼀种不断⽣成、漂移、可被反复解读的感知结构。通过构图、象征、重复与消解等策略,他们拓展了绘画的精神边界,使作品成为梦境、记忆与神话交汇的所在。

展览并不试图确⽴某种固定的视觉语法,⽽是激活图像内部的不稳定性,以及观看者⼼理的漂移状态。在这里,绘画不仅是形式的回归,更是对当代经验的提炼、质询与重构。每⼀幅作品都是⼀扇精神⼊⼝,引领我们重新感知意识与现实的交界,编织属于当下的视觉神话。

参展艺术家

乔迪·迪亚斯·阿拉马(Jordi Díaz Alamà)

乔迪·迪亚斯·阿拉马,1986年出⽣于格拉诺列尔斯,⻄班⽛,现⽣活及⼯作于⻄班⽛巴塞罗那。

乔迪·迪亚斯·阿拉马的创作实践探索了古典具象绘画与当代美学的交汇处。这位艺术家融⼊艺术史的参考,邀请观众进⼊这些亲密的空间,在这里,艺术家的模特儿共存于画作中。在《红⾊⼯作室》和《卡迈恩酒店》等系列中,他探索了模特儿的新表现⽅式,赋予她们坚定的存在感,挑战传统的被动客体化和传统美学标准。

作为终⾝项目,阿拉马承担了重新诠释但丁《神曲》的宏⼤挑战。他于2020年疫情开始时着⼿创作《神曲》的第⼀部分《地狱》。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以被诅咒的灵魂被困于神秘景观中的形象,作为现代世界苦难的隐喻,提供了对⼈类状况的深刻视⾓。通过当前的痛苦现实与灵魂在冰冷⽽殒地狱中的永恒痛苦之间的对⽐,作者促使我们反思作为⼀个社会,我们的⾏动和决策所带来的后果。

他的作品已被巴塞罗那的 MEAM(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Can Framis 博物馆,以及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重要私人收藏收录。2013 年,他创办了巴塞罗那艺术学院,这是一所专注于具象绘画、素描与雕塑的教学机构。阿拉马既是艺术家,也是教育者和机构推动者;在市场与学术的双重认可下,他的作品正受到越来越多国际收藏者的关注。

马科斯·洛萨诺·蒙查安(Marcos Lozano Merchán)

马科斯·洛萨诺·蒙查安,1990 年出⽣于⻄班⽛马德⾥,现⽣活及⼯作于法国。马科斯·洛萨诺,曾在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艺术学习。从那时起,他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扎根于西班牙黄金时代的传统中,并创新性地融入当代元素。他的作品重申了具象表现的艺术类型,并将历史艺术的叙事延续至今。他的作品唤起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和维拉斯奎兹的丰富色彩,同时又无疑具有现代感。他的当代作品与所参照的历史作品相互对比,邀请观众进入一个虚构的时间线,在这里,过去与现在的界限消融。在洛扎诺的画作中心,反映了历史如何影响现在,以及当代视角如何照亮我们对过去的理解。
马科斯以对技法、构图与色彩的精湛掌握而自豪,他称这种当下常被忽视甚至轻视的态度为一种“诚实”的表达。他常引用诺维德(Cyprien Norwid)的名言:“美让作品充满热情;作品则重构一切”,以此强调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正因为这种坚持,他的作品被西班牙文化部、巴塞罗那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MEAM)、Can Framis 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永久收藏,并进入欧美和澳大利亚收藏家的视野。与此同时,他也被国际艺术出版公司 Culturale Lab 选为「最佳 100 位欧洲艺术家」之一,其新书将于 2026 年 2 月出版。

胡安·德·拉·⾥卡(Juan de la Rica)

胡安·德·拉·⾥卡,1979 年出⽣于⻄班⽛毕尔包,现⽣活⼯作于⻄班⽛毕尔包。

胡安·德·拉·⾥卡以其充满活⼒的⾊彩、几何构图以及对⽇常场景的奇妙诠释⽽闻名。他的作品既体现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敬意,⼜展现了个性化的现代⾵格,融合了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与⽴体主义的特质。这种对传统的尊重与颠覆,让他的作品在经典与当代之间找到了⼀种平衡。

胡安擅长从⽇常⽣活中汲取灵感,但通过独特的表现⼿法让这些场景充满超现实的氛围。他的画作常常描绘普通的事物(如⼈物、餐桌或风景),但通过改变⽐例、⾊彩和构图,使这些元素脱离常规,呈现梦幻般的视觉效果。这种理念让观众既能感受到熟悉感,⼜能置⾝于⼀种奇妙的陌⽣体验中。

胡安的艺术语⾔充满幽默与叙事性,通过夸张细节和奇妙构图赋予作品⽣命⼒,吸引观眾探索其中的意义。他巧妙地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平衡,⽤独特的⽅式将平凡场景转化為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艺术作品,既具冲击⼒,⼜耐⼈寻味。

亚历杭德罗·帕斯夸莱(Alejandro Pasquale)

亚历杭德罗·帕斯夸莱,1984年出⽣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现⽣活及⼯作于阿根廷内乌肯。

亚历杭德罗·帕斯夸莱于2002年开始在国⽴艺术⼤学(IUNA)学习艺术,后来选择⾃学。2013年和2014年,他参加了由爱德华多·斯图⽪亚主办的“⼯具箱”学术⼯作坊,该⼯作坊在托尔夸托·迪·泰拉⼤学进⾏。多年间,帕斯夸莱在阿根廷、中国、法国、秘鲁、加拿⼤、巴基斯坦、⻄班⽛、乌拉圭、美国、澳⼤利亚、俄罗斯和德国等地广泛参加个展和联展。

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收藏所收藏。帕斯夸莱的创作探讨所有⽣物之间的相互联繫,邀请观眾反思我们在⾃然界中的位置——不是与之分离,⽽是作为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表现。

“我的作品提醒⼈们,尽管我们常常忽视,但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命之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透过我的艺术,我试图强调我们不仅仅是⾃然的旁观者,⽽是其巨⼤⽽奇妙存在的活跃延伸。我们属于⾃然——本质上,我们就是⾃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