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公社·北京798
2025.11.6 – 12.20
北京公社欣然呈现闫冰个展“意乱情迷”,展览于2025年11月6日开幕,展出艺术家最新的绘画作品。
闫冰是一位把题材和情感密切直接起来的卓越艺术家。他的艺术一方面是现实的,充满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是想像的、神话的、处处散发着意志、精神和某种坚持的特性。在此次的展览中,他仅用两张大尺幅的作品-“遗失的赤裸”、“复活”-清晰地展现他和现实、人密不可分的情感,试图通过某种身体性和物质性在不确定的现在恢复起某种实在以及和实在的直接联系。
在“遗失的赤裸”中,苹果与布是最令人瞩目的一组关系。在闫冰的绘画里,对画面空间内部所做的安排,并非主要出于一种让画面获得其独立维度的愿望;尽管这些面目浓重的作物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具体,从闫冰的画面中更强烈地透露出的是一种艺术家极为私人的感受。
生长于西北的经历与体验给予闫冰对于生活与命运的感受以某种特质。在这样的经验里,人与土地之间呈现出最为朴素与直接的联系,人在土地上劳作,土地孕育食物,人在土地上饱腹。在这种朴素与直接的联系中,人的生长与作物的生长共享着相同的命运。在空旷的土地上,命运不确定的变化是来的直接和真切的:土地上的抚慰与暴力、丰饶与贫瘠、孕育与老去…。
命运是神秘和庄严的。这是一种精神纵深的空间尺度,而在闫冰作品中,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具体的生命。苹果与一块棉麻质感的布料不断令人想起二者之间的功能关系。麻布是有关土地的劳作与生活中的工具,它以最为简单的形式随着不同目的而不断变化它的形态,一种生命的样貌。在土地的经验里,对于命运的描述没有连篇累牍的经典,而是土地生长出的语言。
闫冰的艺术创作路途是一条不断离开又不断返回故土的路途。苹果也离开了土地:苹果是一种作物,苹果是宗教与经典的符号。苹果也是闫冰在故乡最熟悉的作物之一,但苹果不像麻布那样留在了那里;离开了故乡,苹果依然反复出现在另一种生活经验、另一套知识系统与艺术历史中。用闫冰的话来说,苹果是一种“诱惑”。如何返回故土,是“意乱情迷”的苹果给闫冰留下的问题。在苹果的对面,蘑菇在幽暗的大地舞台上用身体建立起彼此的关系,闫冰通过这些关系故事化某种和土地、环境和历史的连接。它们充满着情感和慰藉。
闫冰通过不断地对作物及作物环境的描绘,通过对人基本的生存物质条件的几乎宗教性的强调,努力克服对未来发展无法控制和无法想像的恐惧。
关于艺术家

闫冰1980年生于甘肃天水,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闫冰在不同媒材的创作中直接以平凡甚至原始的日常物件为材料,并通过绘画去探寻它们的精神维度。他所描绘的平凡的日常生活物品背后隐藏着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闫冰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情绪是复杂的,而朴素中却渗透着他的感悟与思辨、痛苦与喜悦,也反映出艺术家对于个人经历与当下生活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闫冰近年个展举办于上海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泰康空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地。他的作品曾展出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红砖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城市艺术中心、美国纽约 RH 当代艺术中心、西安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金鹰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举办的群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