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久:葉世強 水墨

漢雅軒·香港
2024.9.14 – 10.19

開幕及中秋歡聚:2024年9⽉14⽇(週六)下午 2 ⾄ 6 時
地址:香港 葵涌 工業街17至21號 美安工業大廈2樓

漢雅軒將於九⽉舉辦葉世強水墨展《天長地久》,精選多幅精彩書畫作品,呈現傳奇畫家葉世強(1926 – 2012)純淨空靈的精神宇宙。

葉世強(1926 年⽣於廣東韶關,2012 年於台北逝世),曾師從⾼劍⽗先⽣於廣 州藝專,並傾畢⾝修為突破創作框架⾃成⼀家。少年時期⽣命歷程反映⼤時代之 流連轉徙,與家⼈兩岸分隔。曾於復興美⼯及台⼤美術社任教,教學⾵格與⾔⾏ ⾝教深受學⽣緬懷。期間亦隨孫毓芹先⽣習古琴、從南懷瑾先⽣禪修,長期以斲製古琴營⽣,在台灣琴界以⾳⾊蒼古鬆透著名。書畫作品僅與少數有緣⼈分享, 絕不隨意⽰⼈。⽣活素樸拙古,深居簡出。他以孤絕⽽熱熾的筆墨融貫⽔墨和油彩等媒材,開拓畫布⼆維向度之侷限,從根植於⽇常的創作實踐推向美學極致, 在離群索居的⽣命歷練中將藝術作為精神淬煉與⾝⼼修為的⽅法。

葉世強於1949年從廣州到台北遊覽,因此定居⽽終⽼台灣。⼆戰後,台灣的藝術家對應西⽅戰後的潮流,以中國傳統為藝術實驗的基礎,探索中國藝術的「現代」出路。葉世強既不願意尾隨西⽅新潮運動,又不願受困於國畫的民族國家范疇,尤其避忌冷戰兩⽅的意識形態困局。葉世強以美術的永恆意境為依歸,同時投⾝於現代和傳統的藝術語⾔,發展出獨特的繪畫⼿法,以強烈的個性和深邃的精神境界打破成規。葉世強同時拒絕了藝術的學院體制與官⽅機制,又以不妥協的⾵⾻抗拒藝術市場和官僚展覽制度。葉世強可謂貧⽽不窮,因貧⽽富得⽣命⾃由,因困⽽早成⽂化界的傳奇。他的案例突出了中國當代藝術論述中亟待整理的問題,⽐如「民族」與「國家」的議題,「意識形態政治下的創作道路」。葉世強代表的這條隱晦的藝術道路在⼀定程度上質疑了戰後以國家論述為主流的藝術史,對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思考線索。